川渝两地签署协议共计30余项合作项目旨在打造生态环保区域协作的典范其中一项关键措施是推广环境监测仪技
在13日召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成都和重庆达成了共识,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协作为重点,推动川渝两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协同,并共同努力促进成渝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取得更大突破。
会议期间,川渝两地签署了多份重要协议,包括生态环境监测合作协议和生态环境标准协同合作协议。据介绍,由重庆市指导下,帮助江津区、潼南区等区县与四川省泸州市、遂宁市等相关市区县签订了30余项合作协议,以争取国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专项资金支持。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与四川省开展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磋商,并将铜钵河作为跨界水污染联合防治试点进行联合编制规划。大气联动帮扶方面,从今年6月起,川渝毗邻区域已经开展了4轮打赢蓝天保卫战联动帮扶行动;危废转移方面严格实施“白名单”跨省市转移制度;联动执法方面,在今年8月启动环保联合执法行动,对24家涉VOCs企业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协同督察方面共同印发《新盛河、任市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督察联动工作方案》,并积极推进流域问题整改,该工作成果得到来自于中央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川省已经编制完成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初稿,并谋划了一批以提升能力建设为目的的重点项目。此外,还与重庆市一道对琼江、涪江等重点流域进行巡查,并指导 川渝重点区域开展为期3个月的污染防治工作。同时,也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及编制《川渝生态环境标准协同工作方案》,构建区域内动态耦合排放清单系统。在交界处还建设了7个水质自动站,以及推进建立一个用于数据共享的大型平台。加快立法过程中,如嘉陵江条例、土壤条例以及固体废物条例,同时也开展新盛河(任市河)跨界流域督察协调联动试点。此外,这一年里已有11次联合执法行动成功查处了一批典型违反环保法律行为的问题。
未来,将继续深化落实各类合作机制,加速关键任务推进以及务实执行各类协议。科学设定目标任务,为实现更多重大项目、工程及改革措施提供支持。而且,将致力于促使所有相关部门争取更多国家级资金项目来支持长江上游重要自然屏障之建立、“六江”生命廊道构建以及国家级重点功能区保护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