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构建垃圾分类体系 避免先分后混问题在自然景区旅游规划中得到应用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为了确保工作的质量,重庆市在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工作基础上,不断推进垃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体系的建设,以避免“先分后混”的情况发生。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一辆专门用于运输易腐垃圾的车辆正在装载该小区已经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好的易腐垃圾(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潺拍摄了这一场景。
据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对付生活中产生的四大类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废弃物,重庆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每一类都由不同的主体进行收集,并采用特定的方式来进行运输。在主城区,这些任务主要由重庆环卫集团承担,他们配备了300多辆专业收集车,每种类型的车都标识清楚,只能收集其对应的一类废弃物。此外,每一款车都是密闭设计,环保且美观,从而有效防止了“先分后混”以及其他问题的发生。
在钢球小区内,有一个定时定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这里,由于卢兴这样的巡检员提供咨询服务给居民,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家中的垃圾分类(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潺记录下了这一过程。
关于如何处理这些被正确归类后的废弃物,重庆也展现出了它独到的智慧。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地面设施中,如黑石子厂,它采用了一种名为“高温厌氧、热电联产”的全球领先技术来处理餐厨废料。这项技术不仅将大量餐厨废料转化成了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还实现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双赢效果。
目前,全市共有4座餐厨(易腐)废料处理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并计划再建设6座;危险废物利用处理设施45个,其中除荧光灯等少数特殊材料外,大部分有害垭机能够得到妥善处置;全市共运行46座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备,其中包括焚烧系统,其覆盖率达到了100%;此外,在生活污水焚烧处置方面,也超过95%以上。
总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展现出重庆对于建立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一系列坚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