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荒漠化沙化土环保动态地面积持续双减少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评估这一现象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我们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了解到,自党的成立以来,全区每年都完成了超过1200万亩的防沙治沙工作,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由于连续多年的努力,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减少”,成功转变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态势。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全力以赴地巩固这些成果,并计划完成2650万亩的防沙治砂任务,以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及民众。(记者霍晓庆)
作为我国最为集中且危害严重的地带之一,内蒙古拥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等四大沙漠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沿、高原、“四大沙地”。在这片脆弱生态环境中,全区依托有效治理与严格保护措施,不仅培育出了六大类型的特色产业,如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还发展出了一条独特的增绿增收增效发展模式。
多年来,通过科学推进土地防护措施,如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风源区域治理等重点工程,以及实施草原奖补机制和退牧还草项目等,全区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还对乱砍滥伐行为进行了坚决打击,同时划定并保护18个国家级封禁保护区,以此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经过长期努力,现在内蒙古已经形成了一些成功经验,也诞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抗议荒漠英雄”。如鄂尔多斯地区提出的库布其模式,即通过党政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运作结合农牧民市场参与技术创新,在1.86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区域中实现了三分之一地区植被覆盖率达到60%,为全球抗拒荒漠提供了一种典型解决方案。而巴彦淖尔市则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乌兰布和地区的恢复工作,加强以肉苁蓉、葡萄类产品及生物质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相结合。
不仅如此,“绿色乌审”团队中的宝日勒岱殷玉珍等成员持续30余年的辛勤劳动,使得毛乌素高原面貌焕然一新,其处理率达到70%,生态状况达到了近百年最佳水平。而苏和放弃休闲生活专注于戈壁滩上的梭梭树栽造林工作,他十余年的坚持,为额济纳旗构建起一道壮观的人工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