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的保护环境重要性有哪些方面其动态地面积持续双减少这表明了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加强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此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党的以来,全区每年平均完成约1200万亩的防沙治沙任务,这一数字占到了全国总量的40%以上。此外,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减少”,实现了从“人退沙进”到“绿进沙退”的历史转变。在未来的五年中,即在“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全力以赴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并计划完成额外的2650万亩防沙治土任务,以确保民众能够享受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作者:霍晓庆)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为严重地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方之一,其境内分布有四大戈壁(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以及四大草原(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生态环境脆弱且易受破坏。在有效管理与严格保护的情况下,该地区培养了一系列基于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新药用植物种植加工经营、一体化林纸产业,以及生物质能源等六大类型新兴产业,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强当地居民收入。
多年的努力使得内蒙古成功推动了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并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如构建三北防护林体系、中风源地区治理项目,以及自然森林资源保护计划等。同时,该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来保护重要区域,如设立国家级封禁保护区并实施舍饲圈养政策,为恢复生态系统提供支持。此举还包括对乱砍滥伐及其他破坏植被行为进行制止,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该地区的地貌特征。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18个国家级封禁保护区,总面积达18.35万公顷。这不仅改变了原本贫瘠的地貌,还为世界上其他地方提供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在长期坚持抗战之路后,该地区形成了一些成功案例,也培育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通过创新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全球反对荒漠化贡献力量。例如鄂尔多斯市提出了一个模式,即由政府主导政策执行,由企业负责产业运作,而农牧民则参与市场机制,同时不断创新技术;这一模式帮助1.86万平方公里广阔地域中的三分之一变成了绿色景观,为全球提供了解决方案。而巴彦淖尔市则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乌兰布和砂漠整治工作,使得该区域成为以肉苁蓉、高盐菜籽及有机畜牧业为特色的一片繁荣之地。
在这个过程中,有如宝日勒岱及殷玉珍这样的先锋们长期坚守于这片曾经被视作死亡之地,但现在却是充满希望的地方——毛乌素砂地,其修复率达到70%,再次焕发活力。此外,“愚公移山”的苏和放弃安逸生活,用10年的时间如一位艺术家般精心栽培梭梭树9万余株,对原有的梭梭林补植补造4800亩,不仅塑造出一道壮丽的绿色屏障,而且证明了通过人类智慧与汗水,可以重新塑造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