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分类与减量大势难挡生态旅游论文绪论中垃圾焚烧生意为何处变不惊在社会场景下展现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逐步推广,民众对垃圾分类之后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但实际上,与大多数人的预期不同,在目前,相比资源回收,垃圾分类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减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调研发现,可回收垃圾发挥价值需要多个产业链条的完善,并寻求一个商业上可行的发展模式。而作为国内生活垃圾最主流的处理方式,焚烧发电也是链条最成熟、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之一。

分还是不分,“吃掉”大部分垃圾的焚烧厂很从容。在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树明看来,无论是混合 垃圾还是经过分类后的废弃物,都能够被有效利用。他表示:“早晨六七点钟,然后十点钟,接着中午前后,然后下午两三点钟、四五点钟(垃圾运输车)分时段(来),一天大概得有两百六七十车次。”这些由大城市产生的混合 垃圾尽管干湿混合,有着较高的水分含量,但目前焚烧厂会先把这些混合 垃圾在卸料池中放置5-7天,进行发酵排水,以提高混合 垃圾的热值,让它们可以自主燃烧。

赵树明认为,对于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他认为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他说:“处理费和补贴政策不会因为你是否进行了分类而有所改变。如果政府部门对补贴费,还有发电产生的一种能源费用不变的话,那整体收入可能也不会变化。”

然而,对于通过发电补贴鼓励垃圾进行焚烧,有些人持不同的意见。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看来,这种做法会误导社会,让社会误以为焚烧是一种资源回收方式。宋国君认为,不应该依赖于这种表面降低成本的手段,而应该促进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

刘华资深项目主任则建议,我们应该先把绿色化管理工作率先理顺并推动起来后,再借鉴一些其他地方处置污染源成功案例,将这套经验应用到我们的国家实践中去。这将是一个既能满足我们当前需求,又能长远地保护环境健康发展的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