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减量大势难挡nbt推动垃圾焚烧生意兴旺 生态旅游景区成为减少废物的新热点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逐步推广,民众对垃圾分类之后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但实际上,与大多数人的预期不同,在目前,相比资源回收,垃圾分类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减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调研发现,可回收垃圾发挥价值需要多个产业链条的完善,并寻求一个商业上可行的发展模式。而作为国内生活垃圾最主流的处理方式,焚烧发电也是链条最成熟、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之一。
分还是不分,“吃掉”大部分垃圾的焚烧厂很从容
“早晨六七点钟,然后十点钟,接着中午前后,然后下午两三点钟、四五点钟,(垃圾运输车)分时段(来),一天大概得有两百六七十车次。”在一个阴雨蒙蒙的下午,我站在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树明指着明亮的玻璃墙外宽阔的卸料车间,对我说。
在还没有强制实施垃圾分类的大城市,每天运到这座城市最大的 垃圾焚烧厂 的 垃圾 ,仍然是聚集着多种成分的一混合废弃物。塑料袋、果皮、书本、可乐罐,一眼望去,这些由大城市产生的人类生活遗留下的混合废弃物堆积如山。
这些混合废弃物尽管干湿混合,有着较高水分含量,但目前焚烧厂会先把这些混合废弃物在卸料池中放置5-7天进行发酵排水,以提高它们能自主燃燒。
短期内,其入场管理体积不会缩小已经是这几家破碎处理机构一致观察不过尽管入场管理体积被认为不会降低但根据破碎处理设计原则,这些破碎处理中心有一个有限度限制。
中国城镇建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邓海文,在第三方机构“清研智库”举办的一个名为“绿色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沙龙上表示整个破碎处理中心核心是在炉排炉加蒸汽能机,而“蒸汽能机是有限度限制,当你拖拉设备热值提升了,你必定要减产”。不过这种情况下,他表示可以添加低热值污泥一起拖拉设备来解决。对此,他也认为,“拖拉设备分类对拖拉设备发电力不会有什么影响,只会让它更稳”。
实际上,这样的状况并未阻碍这些企业投资于拆解技术和设施。一方面,由于政府补贴,使得他们能够承担起高额投资;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或纳税人,也保证了自己的利润率。在这样的激励下,不同大小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其中以光大国际为代表,它拥有全球范围内数百个项目,从而确立了自己作为这个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然而,对于通过补贴鼓励使用拆解技术,有一些批评的声音。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看来,将补贴用于拆解技术可能误导社会,让人们错误地相信这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的手段。他认为,如果我们继续依赖这种补贴,我们将无法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他建议应该取消这些补贴,并引导市场力量促进更加有效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政策和资本支持不断增加,这种矛盾只会变得更加尖锐。如果我们不能找到一种既符合经济效益,又能够促进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的手段,那么我们的努力可能都只是空谈。此外,还有人提出,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如何教育公众关于正确处置各类废弃材料,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消费行为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愿意投入足够的心思和资金,那么无疑有一线希望能够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