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高中地理常识积累成为了楚文化的中国大发现

在我亲身经历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及九连墩楚墓考古发掘总指挥的身份下,我有幸参与了多次重大考古发现。虎座凤架2号墓北室出土的“虎座凤架”是迄今为止楚文化中最大的支撑悬鼓的结构,高约1米。它底座上刻画着两只背向而蹲伏的伏虎,每个虎背上站立着一只鸣凤,姿态庄严,展现出了楚人崇尚凤鸟、抑制猛兽的情怀。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尊贵与力量的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元素象征意义的认知。

九连墩古墓葬是湖北地区对于楚文化的一个重大突破,其中1号车马坑是目前已知的大型随葬车马坑,对于解读战国时期楚国车辆制度具有重要价值。而随葬品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出土,将极大地推动未来对楚文化研究。通过这次发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生活水平。

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在长江中游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工作,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在这里,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习俗,这里的地下文物遗存得以较好地保存。我曾参加过1978年的曾侯乙墓发掘以及1987年的主持左尹邵墓发掘,并见证了包山楚简等珍贵文物面世。但每一次伟大的发现后,我都会感到更多的问题出现,比如是否存在陪葬建筑或其他类型的事实,以及不同年代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等问题。

2002年,我又参与了枣阳九连墩楚国大墓发掘,这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团队成员共同度过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成就感的日子,那些记忆至今仍然清晰,如同电影一般回放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