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日

生态先锋哈尔滨湿地复苏与当代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故事

在黑龙江省的努力下,松江湿地得到了恢复与保护,为北大仓构建起了一个生态屏障。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哈尔滨市民今年夏天有了一个新的休闲观景热点——松江湿地公园。这片沿着松花江的湿地公园绵密延伸达百公里,每天吸引近千名游客。其中,一位游客分享了他对此次探访的印象:“在这里欣赏到荷花和芦苇,让人心旷神怡,最令人难忘的是看到那些独特的塔头植物。”

塔头,也称为靰鞡草,是濒危植物之一,它们具有长达10万年的生命周期,但在过去几年中,这些顽强生命力的小伙伴几乎消失无踪。在松江湿地,塔头的消亡是由于过度开发、非法挖掘以及其他破坏性活动导致严重破坏,如开垦耕地和倾倒建筑废料等,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损害。

为了挽救这片濒临灭绝的地带,哈尔滨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其划定为保护区,并禁止一切开发活动。此外,在湿地内部重新修复水系、完善堤坝,以及恢复植被和水生物群落,都成为了推动这一地区生态繁荣再生的关键因素。而现在,这片曾经衰败的地方已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松江湿地的恢复只是黑龙江全省开展“抢救性”保护行动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全省共建立了7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而这些区域覆盖了500多万公顷的大面积天然湿地,其中一半以上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退耕还田和生态补水措施,不仅城市边缘的一些被开垦后的湿地又回归到了它原本应有的面貌,而且三江平原上的粮食主产区也实现了从耕作转向生态保育,从而更好地维护整个生态系统。

随着这些努力的深入实施,黑龙江不仅成功建立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而且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文与自然相互融合的人类活动模式,为全球环境保护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