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上海低碳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引领旅游业新趋势
在疫情的阴影下,上海绿色低碳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2022年举办的浦江创新论坛上,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正式启动,这一平台旨在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减碳措施的实施。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该平台发布了“建筑能耗数据和减碳清单研究需求”,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建筑楼宇全生命周期中绿色减碳措施的信息。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平霄路上的油氢合建站,一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在加注氢气。这是临港新片区投运的一辆氢能公交车中的一个,它们将逐步增加到100多辆,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这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不仅环保,而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搭建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外,上海政府还提出了相关行动方案,计划培育10家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以及5家研发和检验检测验证平台、5家大型企业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此举旨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持。
这60辆重型卡车使用的是来自上海重塑能源集团的电池系统,该公司董事长林琦表示,他们从20年前就开始关注并培育这个看似冷门的小众赛道,如今,这个赛道已经形成了集聚效应。他们投资建设了6个累计380兆瓦的新能源电站,在哈萨克斯坦投入运营,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
面向全球市场布局绿色低碳产业也是上海当前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一座30兆瓦光伏电站在充分利用当地日照资源,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能源。寰泰能源作为第三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公布的“创新创业十大优秀案例”之一,其海外清洁能源储备项目得到了认可。
随着《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及《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推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 上海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将强化在green technology, green finance and climate change response等领域进行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享经验,为实现更高水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此外,不仅寰泰能源,还有许多其他企业也正在海外市场展现自己的实力,如国产风电、光伏产品通过自贸试验区走向世界。这一切都显示出中国对于打造自己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国战略决心,并且不断迈向更加明确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安全、高质量生活环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提升国产化水平,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便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市场。”张焰峰主任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