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由李约瑟提出的而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在2018年金属类的回收总量情况也是一场值得回顾的
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被提出并逐渐深入人心的同时,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也迎来了转变。2018年,金属类的回收总量呈现出新的增长趋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政府环保督查力度的加大,也体现了企业效益从低迷走出的新希望。截至2017年底,我国十大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了2.8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1%。其中,废电池、玻璃和旧纺织品的回收量增幅最显著,而塑料和机动车的回收量则出现了下滑。
数据显示,2017年的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28.7%,所有品种均有所增加,其中旧纺织品增幅最大,达到62.8%;而轮胎增幅最小,只有4.3%。
价格上涨和政策影响是导致国内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清理整顿的一些因素。此外,“地条钢”企业取缔、“2+26”城市工业错峰生产以及禁止进口洋垃圾等措施也促使国内再生资源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根据商务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的统计数据,在2016-2017年期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进口情况出现下降,其中废塑料减少20.7%,但这也是由于相关政策对行业产生影响的一个表现。而在出口方面,由于“地条钢”的取缔,使得废钢铁过剩,从而形成了阶段性过剩产能的大规模出口,这对于消化过剩产能是一种新途径。
预计未来,再生的市场化程度将提高,同时制度体系将得到完善,有望延续景气度。如果按照10%及15%的平均增长率计算,那么2020年的目标是实现3.75亿吨的回收量和11484亿元的价值。这与历史数据相比,如同一场盛宴,每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从2001到2018年的废钢进口走势图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外依赖于金属原材料。在过去几年中,不仅废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多种类型都见证了激烈竞争,更重要的是这些竞争背后隐藏着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升的情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的问题被提起,并且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