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足迹上海碳足迹低碳绿色产业引领发展新篇章
昆明足迹,上海碳足迹——低碳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正式启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建筑能耗数据和减碳清单研究需求”,希望通过大会的技术供需对接平台,获得建筑楼宇全生命建设及运维过程中的各项绿色减碳措施。
停稳、断电、读卡、检查、静电接地、加注……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平霄路上的油氢合建站里,一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在加注氢气,像这样的氢能公交车,临港新片区已投运16辆,加上今年底计划增加到100多辆,这将极大地降低城市交通尾气排放。
像中国宝武这样有绿色转型需求的企业不在少数,但转型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来支撑。除了搭建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外,上海在相关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培育更多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研发和检验检测验证平台,以及大型企业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
这60辆氢燃料重型卡车的电池系统来自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该企业董事长林琦表示,不仅如此,还要继续探索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比如风能等,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截至2022年7月,我们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6个累计380兆瓦的新能源电站,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说,他们正致力于面向全球市场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广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杨曦、陈键)
上海正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在8月27日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与2022浦江创新论坛两场活动中,有专家指出,在未来五年内,将会有更多新的行业兴起,而这些行业都将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近期,由此而来的《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也被相继印发,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其初显效应已经开始体现,如同那60辆崭新的重型卡车,它们不仅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而且还能够为客户节省成本。这一切都表明,即使是在传统工业领域,也可以实现零排放,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篇章。
(来源:新华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提升国产化水平,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国际合作伙伴,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张焰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