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回收总量情况2018年金属类如同旅游计划书般详尽而在这个数字的序列中每一位数字都跳跃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的金属类回收量,犹如一本旅游计划书,详尽地记录了每一个细节。2018年,这个数字故事中的章节展现出了一种变化——增长的趋势从缓慢转向活跃。同时,环保督查的加强也让不遵守规则的企业被关停。这一年,在中国,共有超过9万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以及大约1,200万名从业人员。
数据显示,在2013至2017年的时间里,中国在十大类别中共回收了2.82亿吨再生资源,其中废电池、废玻璃和废旧纺织品的增长最为显著。而废塑料和报废机动车却出现下降。同期,这些产品的总价值达到7550.7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8.7%。
钢铁、有色金属等价格上涨,以及清理整顿“地条钢”企业、“2+26”城市工业错峰生产政策等因素,使得国内再生利用行业呈现出上涨趋势。在这段时间里,一些政策对行业产生影响逐渐显现,而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保持增长。
出口方面,我国在2016-2017年期间,将五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计257.23万吨出口到海外,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废钢铁。这一增长是由于政府取缔小型中频炉生产“地条钢”,导致过剩产能寻找新的消化途径。
预测未来十三五时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更加完善,市场化程度提高,有望延续景气度。如果按照10%和15%的年均增速,那么2020年我们可以实现3.75亿吨的回收量和11484亿元的人民币总值。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近几年的我国对外贸易情况:从2001到2018年,我国累计进口了近两千万吨废钢,而自2017年以来,我国对外出口大量未经处理或部分加工后的废钢铁,这对于国内过剩产能是一个重要途径。但随着成本上的压力以及40%高额关税,加上国内环境保护法规越来越严格,全年的出口量可能会减少。此外,对于铝、铅及其他金属材料来说,其需求稳定,但其来源仍需不断探索以满足日益增长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