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国担当展现低碳环保知识讲座的智慧之手

自夏日炎炎至今,中国大陆遭遇连绵高温干旱之苦,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气象干旱预警达33天;北极圈的温度骤升至32.5摄氏度,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现象紧密相连。近期,香山科学会议第S68次学术讨论会聚焦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以多学科、跨领域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影响和机理,以及适应与应对策略。

戴民汉教授指出,当前全球快速增暖、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环境污染加剧,是当代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不仅关乎人类文明,也关系到地球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沈树忠教授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近百年来的快速变暖正改变地球栖居环境,对海陆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有着深远影响,是人类和地球生命圈面临的大挑战。夏军教授则强调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无论是全局还是区域尺度上,陆地水循环正在发生显著改变,他以长江流域为例说明过去50多年的径流量减少情况。

自然灾害频发也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问题。“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升高和降雨增多,对灾害发生条件产生重大影响,使得自然灾害频次增加、规模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崔鹏研究员提醒说。这些新出现的问题为各个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传统认知”中的‘气候敏感度’估算并不准确,更需要解析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响应方式,从而制定有效应对策略。

中国作为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此方面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我国已构建起面向全球化观测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候模式体系,为碳达峰、中和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不过,我国仍需在复杂体系理论构建及跨界融合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提升一体化精细化模拟能力。此外,对我国氣候模式發展應該進行頂層設計,並建立測試平台,以推動我國氣候模式相關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