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国担当低碳环保生活的领航者
自夏日炎炎至今,中国大陆遭遇连绵不绝的高温干旱,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9月底已持续发布了33天的气象干旯预警。北极圈温度骤升至32.5摄氏度,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连。近期,香山科学会议第S68次学术讨论会聚焦于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多位专家学者就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影响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戴民汉院士指出:“当代全球变化以快速增暖、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环境污染加剧为主要特征,其关乎人类文明及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民众及科技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沈树忠院士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近百年来的全球快速变暖正快速改变地球栖居环境,对海陆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人类和地球生物圈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夏军院士则着重研究陆地水循环,他说:“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无论是全局尺度还是中国区域,陆地水循环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无疑增加了自然灾害风险。”他以长江流域为例说明过去50余年的径流量减少情况。
崔鹏院士强调,“气候变换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规模增大,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负担。”
朱日祥院士认为,从地球整体行为入手认识地球宜居性的发展历程和调控机制,是理解未来趋势关键所在。他提出了“解析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响应形式、过程和机制”,这是一个交叉领域热点课题。
中国作为受影响最严重国家之一,将继续提升其对抗全球化程度,并提供有力支撑。然而仍需在复杂体系理论构建方面寻求突破,以及提高跨界面数据获取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此外,为推动我国气候模式相关研究稳固其国际地位,可考虑对其开展顶层设计建立测试平台,不断吸纳国内外科技资助项目成果,以符合大科学工程本质并形成合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