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院士指引西北美丽乡村污水处理新篇章污泥资源化梦想绽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期在第二届西北水环境青年学者论坛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效率远未达到预期,在全国超过6000座中,采用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比例仅占不到5%。本次论坛以“聚焦西北水环境,展望中国水资源发展”为主题,历时两天,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就包括流域生态修复、污泥转化与循环利用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等12个重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我国在污泥管理方面起步较晚,以填埋作为主要方式,大部分简单稳定化后的污泥存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据统计,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了3658万吨,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对于我们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那么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呢?彭永臻教授提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在厌氧发酵技术上的创新。他详细介绍说,当通过厌氧发酵过程,将这些有机物质转换成甲烷,这不仅可以减少有机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将其变为生物燃料用于电力生产。对于西北地区来说,由于降雨量相对较少,它们所面临的问题比南方城市更为严峻,但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在缺乏雨water的情况下,西北地区城镇排放的废水中的有机分子含量更高,更适合进行厌氧发酵,从而提高甲烷产量,为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