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院士指引西北绿水青山污水处理新奇项目转化污泥资源为景区带来生态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日在西北地区举办的第二届水环境青年学者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尽管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庞大,但实际操作中的处理效率远低于预期。数据显示,在全国6000多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中,仅有不足5%采用高效的厌氧发酵技术进行污泥深度处理,这直接导致了大量有机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转化和利用。

本次论坛以“聚焦西北水环境与展望中国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的参会,他们围绕流域治理、污泥资源化、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黑臭河湖修复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此背景下,对于如何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并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实上,我国在污泥处置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被简单地填埋或稳定化后堆放,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潜在的二次环境影响问题。根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每年产生约3658万吨生活垃圾,其中含有大量可转换为生物燃料和肥料的有机材料。然而,这些宝贵资源往往因为缺乏高效的回收技术而被无谓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位著名院士提出一种创新方案:通过厌氧发酵技术来将这些废弃物转变成甲烷气体,并最终作为生物燃料进行电力生产。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还能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能提供额外收益。此外,由于西北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其土壤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更易溶解,更适合实施这种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其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科学、高效且环保友好的措施。这不仅是我们应对当前生态危机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场追求清洁美丽自然、健康生活空间的大潮涛中,每一个人的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