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纬福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揭秘除菌过滤器的神奇世界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器的出现为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当时,0.45微米级别的膜被广泛认为是“除菌级”的过滤标准,这种薄膜曾经是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中去除细菌、酵母、霉菌以及非生物颗粒物的主要工具。它们通过对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挑战来检验和确认过滤器的除菌效果。但是在这个时代后期,一场意外揭示了当时所采用的过滤技术存在漏洞:美国FDA的一个科学家发现,即使是0.45微米孔径也无法完全阻挡一些小型细菌从穿透。在这之后,人们意识到必须使用更密集的滤网,以防止这些微小但危险的小生命继续威胁着我们。
因此,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使用更加紧密(0.2或0.22微米)的滤网,这些新型滤网不仅能够拦截大多数细菌,还能有效地阻挡那些极其狡猾的小分子生物。微小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成为了检验这种高级别“除菌”过滤器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标准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工制造设备都要达到这一高度。
然而,在最近一次探索中,一种名为Leptospira licerasiae的小型细菌竟然被发现在一个细胞培养基中生存下来。这让科学家们意识到当前定义下的“除污”标准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许还需要额外措施,如巴氏消毒或者紫外线消毒,以确保我们的产品安全无害。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用0.22μm作为新的标准呢?这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出实际孔径:
d = 毛细管直径(孔径)
k = 形状校正因子
σ = 液体表面张力
P = 克服表面张力的压力
θ = 液体与毛细管壁接触角
根据ASTM F838-15,如果一个材料能够稳定地抵抗缺陷短波单胞虫挑战,并且保持无染性,那么它就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除污”筛选器。这样的筛选器不仅能清洁液体中的病原体,也能保护整个系统免受潜在污染者的侵扰。
采用物理法则去除液体中的病原体有很多好处,它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且还能维护整个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而且,这种技术已经有着悠久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巴斯德时代,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商业化生产和应用。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手工制作瓷质隔离装置,再到石棉纺织混合材料,最终发展成为现代薄膜过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