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9日

板框式污泥泥浆压滤机助力除菌过滤器的强大定义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器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当时人们普遍认为0.45微米级别的膜为“除菌级”过滤器。这些薄膜过滤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中,以去除细菌、酵母、霉菌以及非生物颗粒物。为了检验过滤效果,通常采用粘质沙雷氏菌作为标准菌株。然而,在60年代后期,美国FDA的一个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微小细菌,即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它能够穿透0.45微米的孔径。当其挑战密度达到10⁴-10^6个细胞/平方厘米时,这些细菌就能通过0.45微米的孔径,从而对传统定义产生了挑战。在此之后,市场上使用更加致密(0.2或0.22微米)的滤膜,因为这种更高级别的过滤能力能够有效地阻止这类小型细菌。

最近,一种新的细核层原子螺旋杆孢(Leptospira licerasiae)被发现,它甚至能够穿透更为紧密的0.1微米过滤器。这一发现预示着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除菌过滤器的效率,或是在生产流程中引入附加措施,如巴氏消毒或者紫外线消毒,以确保产品无害。

那么,为何会将除菌标准定义为0.22μm呢?这是因为这个尺寸代表了一个功能性定义,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物理尺寸。当ASTM F838-15规定需要用具有挑战水平大于等于1×107cfu/cm²有效过滤面积的小型缺陷短波单胞节数量进行测试时,就可以稳定重现出无污染物所需的一系列条件。因此,不同大小不再是关键,而是该技术是否能提供足够高水平上的安全性和纯净度才是重点考量点。

利用过滤法去除液体中的细菌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够保持产品无污染,还能维护材料本身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的特性。从巴斯德时代开始,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并改进这一技术,最终使得商业化生产成为可能。而今天,我们正站在薄膜筛选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三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创新的大门开启之际。(Levy,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