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环保工程中关注进水BOD浓度的背后是对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双重考量

《深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发布,引发了对细节的关注,如:建立完善垃圾回收(打捞)转运体系,不应盲目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到2025年,进水BOD浓度高于100mg/L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将达90%以上;加强“农家乐”、种植采摘园等区域内生活及农产品产生污水及垃圾治理;将黑臭水体整治不力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现场调查范围;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并推广以进水BOD浓度、削减量和排放量支付服务费用等。

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BOD是什么?BOD,即生物化学需氧量,是衡量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废物中的有机物所消耗溶解氧数量的一个指标,也是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清洁河流的五日生物化学需氧量不超过2mg/L,而工业、农业用途则要求低于5mg/L。

接下来,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低的进口BOD不是最好的选择。从定义看,高的BOD意味着高含有机污染物,但按照出让标准看,似乎越低越好。但矛盾之点在于清晰与混杂是否分离。在上述方案中明确表示,要进行管网排查改造、清晰与混杂分离以及工业废液和工程干涸排放退化。此前《城镇污染源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也指出,对于城市污染源进入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mg/L的,要围绕服务片区制定一项系统化整治方案并确定目标措施。

最后,从一个角度来看雨滴混合与管网改扩建。专家们认为,大部分过低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非生活废液排入稀释以及管网流速过慢(大量有机物沉积在管道里)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关心的是中国城镇排泄系统中清洁与混杂相互交织,以及雨滴混合现象造成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牵涉很广,与防洪排涝建设紧密相关。我国城镇供给网络建设存在空白地区,而且老化改造修复滞后,使情况严峻。此外,“重厂轻网”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需要改变观念,同时还涉及价格机制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供给网络建设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预计新建8万多公里供给网络,对应1400多亿市场资金可见一斑。一旦完成,每公里投资约170万元,将消除市政区生活废液直排口空白区域和收集处理设施缺失区域,将成为2000亿级别的事业。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第二批全面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已经启动,其申报条件明确表明到示范期末,全域达到百分之百的目标。此时,一些地方可能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改造相关企业也可以更多关注这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