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总院王广华推动地下式污水厂建设与创新探索治理水污染有效途径一技术创新实践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在2000年前后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城市扩张而被城区包围,这些“城中厂”面临着大量问题。传统的地面式污水处理厂由于占地面积大、臭气、噪声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选择它们的地点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促使人们探索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它们是国际上公共设施地下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设计不仅能够集约用地,还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解决传统地面式污水处理厂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已经有超过50座稳定运行中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它们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地下式设施具有多项优势:
占地小:单位水量占地指标比传统方式低得多。
隔离除臭:池体加盖除臭,双重封闭隔离和多重除臭彻底消除了恶臭问题。
降噪隔音:双重封闭隔离控制了噪音水平。
美观景观:无需众多池塘构筑物,可以改造为园林绿地等美观场所。
与周边协调一致:改善了空气质量、噪音水平和景观,使周边环境受益明显。
尽管如此,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开挖深基坑增加施工复杂性,加之较高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在适宜条件下,这些潜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克服:
适合于土地稀缺且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心区域,不得不“见缝插针”新建或改造现有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适合于城市规划层面的预期未来需要建立高标准、高附加值的新型排放系统,为未来的城市开发奠定基础。
适合于与住宅区、商业中心等其他功能空间共融,实现资源共享与综合利用价值提升的地方。
适合于结合停车场、运动场等其他市政设施共同使用,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并优化用地布局。
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设模式创新,将工程与城市更新及生态景观相结合,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整体价值;
总体布置创新采用集约组团化设计,便捷维护,同时节约用地;
污水处理技术采用先进工艺如MBR/MBBR,以提高出水质量并降低占地面积;
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并配备防火设备以确保安全性;
除臭系统通过集中抽吸后进行生物净化,以达到最终目的;
消防系统按照二级建筑防火要求设计,并设置自动报警系统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响应能力;
防涝体系通过设置闸门及泵房保障正常运行,不受突发洪涝影响;
结构设计采用箱体结构,每个部分均考虑到抗裂缝措施,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