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环保界共鸣噪声污染成日常公害号召立法制止

《环境监测试题》: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环保界呼吁立法制止

在这充满希望的3月4日,E20研究院、北京环都经济圈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绿创声学、桑德集团以及粤海水务等知名机构齐聚京城,共同发布了《关于推动噪声十条的建议》,号召各界尽快采取措施对抗这场渐成公害的环境污染。

噪声污染,被视为全球四大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污染并肩作战,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听力,更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健康的大敌。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幸福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出台了多项法规和标准,但噪声防治工作仍需继续努力。

据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有1/4夜间声音未达标,而投诉率也居高不下。全国各地共收到35.4万件有关环境噪音的问题投诉,这占到了所有投诉总量的35.3%。

针对这一情况,永清集团董事长刘正军建议:

一、《噪声十条》的立法迫切需要。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强法律体系,以确保所有相关部门都能够有效执行这些规定,就像过去对于水质和空气质量一样,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法律框架来保障我们的生活质量。

二,我们必须完善现有的监测网络。这包括提高监管能力,并提升监控水平,使得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开放检测市场,让环保企业参与其中,为整个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对于任何可能产生大量噪音的项目,都应该进行事前审批,并确保它们遵守“三同时”原则,即建设开始之前就要完成规划设计;施工开始之前就要完成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之前就要完成工程验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技术或设施不符合要求,则不得开工或生产,以此达到源头治理的效果。

四,加强执法力度,将违反规定者予以惩罚,同时也应给受害者适当减轻举证责任,并可以提出固定金额赔偿。此外,对于那些居住在周边区域的人们,可以推定他们已经受到影响,无需证明自己受到损害即可获得补偿,这样做有助于保护居民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促使企业改正行为,从而避免潜在风险造成更多伤害。

五,加强执法时效性,因为声音是一种瞬间事件,不及时采取行动往往难以打击违规行为,所以应当赋予执法部门必要权限,以便迅速制止并处罚违规行为,无论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过度鸣笛还是商家产生扰民的声音,都应该得到及时处理,以维护正常生活秩序。

六,最终,我们需要促进多元融资支持这一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应增加资金投资,以及引导社会资本入股,通过信贷金融产品支持创新项目,还可以鼓励企业挂牌上市等方式吸引更多资源流入至此类领域,从而推动该行业健康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