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夜不停环境监测传感器守护汛期水质清澈
在南京的江宁区,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防洪工作进入了高峰期。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响应,将全市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防汛Ⅱ级。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汛期水质安全,不让降水带来的压力影响环境监测工作。
记者紧跟在南京生态环境部门的后面,一起深入了解这项重要任务。7月16日上午9点半左右,在江宁区姚家新泵站附近的四横沟边,一名叫周小虎的环境监督监测人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现场监测。他先是用绳索将一个小桶探入河中,然后取出多参数快速测定仪,对水样进行检测。在短时间内,这台便携式设备就能提供多项关键数据,如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
"所有指标都符合标准范围,这表明当前四横沟的水质状况良好。” 周小虎向同事孙慜昊汇报道。孙慜昊接着收集这些数据,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同时准备送往实验室进一步分析,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作为现场监测组的一员,周小虎和他的团队负责每天对8到9个排涝泵站进行采样和简单检测。他们需要24小时待命,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大雨或洪灾情况。当天下午,他们会将采样的样品运回实验室,对其进行更为详细和精密的地理化验测试,以揭示更多关于污染物浓度、微生物分布等信息。
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江宁区成立了三个专门的小组:现场监测组、分析化验组及数据报送组,每天对32个重点断面的排涝站实施全面检查。此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小队负责实时处理突发事件,并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以迅速反应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居小秋——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开始每天对重点排涂泵站前池开展两次全面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频率。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我们不仅要保证数据质量,还要保证人员安全。”
通过这样的努力,南京市能够有效地掌控汛期期间排涂泵站前的水质变化,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城市正常运行奠定坚实基础。而对于那些无法亲自见证这一过程的人们来说,只需知道,即使是在最激烈的风暴之后,也有一支坚守岗位、不懈努力保护他们健康生活空间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