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中国10年节约13亿吨标准煤
从"十二五"规划中推动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到"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中国节能环保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过去三年里,全面的环保行动计划引领了行业的转变,从幕后到台前,中国政府在最短时间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其决心。2016年,"十三五"规划启动,无疑,将节能环保技术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并将能源消费有效改善。尽管未来仍然会面临挑战,但变化已悄然开始。
能源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据《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其对低碳发展的直接影响体现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速度显著下降。在电力生产和消费方面尤为明显。
报告指出,在2000年至2014年的14年间全国发电量每年平均增加近3000亿千瓦时,而在2015年仅有277亿千瓦时,不及以往平均增量的十分之一,这表明趋势已经大幅减缓。此外,由于用电需求增速下滑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加双重因素作用,全国煤炭消费出现了巨大的转折点。自2000年至2013年的13年间,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均增加2.18亿吨,每年的增长率约为8.8%;而在2014年首次出现下滑,当年度总共减少1.23亿吨,比上一年下降2.9%,并且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15年。
目前看来,中国可能已经在历史上的峰值,即使是在“十三五”期间,如果经济增速进一步调控下去,那么能源需求总量增速也将进一步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增速达到8%甚至10%以上的时代似乎已经成为过往。
研究预测,“十三五”期间的电力需求增速将显著放缓,而之前十个月数据显示未来电力需求增长将继续走弱。“十三五”期间每年的电力需求增长率可能维持在1%至2%之间。此外,该研究还指出现有煤火容量严重过剩,因此未来5年不需要再建任何新的煤火项目,有些火力的运行小时数将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可能面临提前退役。这意味着,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正悄然发生改变。
此外,《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承诺要求各国尽早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并争取2030年左右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而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代初期或更早实现这一目标。这对于非化石燃料利用来说是一个重要契机,因为它要求国家提高非化石燃料占比,从“十三-five”的15%提升到2030年代20%,这意味着非化石燃料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通过这些措施和努力,中国计划在2020年代退出产能5-7亿吨、减少产能重组同等数量,这是为了缓解从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当局希望控制总计50亿吨标准煤的情况下的40多亿吨标准煤使用,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节省空间。如果我们假设这个空间足够,我们可以看到还有很大的潜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但如果这个空间不足,那么我们就必须重新评估我们的政策方向,因为存在七八百万人因为雾霾无法正常生活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不能再发生了。而根据蒋靖浩副处长所说,大约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具体数字不明确)的余热浪费掉了,这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他表示:“如果没有这些节能措施,我们可能会更快地面临雾霾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节约,如今我们已成功减少了一大批标准煤使用,让我们的环境得以改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经济健康成长。因此,对于未来的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采取更多措施,以确保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积极向前的步伐,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