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地下水环境监测守护清洁泉源的15项国家标准
在生态环境部的不懈努力下,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的清洁泉源与海洋环境保护,我们推出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第十部分)》等15项国家标准。这一系列标准旨在统一和完善我们的环境监测体系,为新转隶的地下水与海洋环境监测职能提供了明确指导。同时,也为推进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的协同控制,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监测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其中,《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经过十余年的更新和修订,增加了对监测井布设、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当前地下水污染物检测需求。此外,《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第十部分)》(HJ 442.(1~10)-2020)则是基于我国现有的海洋资源状况,对原有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代对环保要求。
此外,还有两项关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以及空气中这些化合物检测方法发布,这些方法采用先进的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并且可以有效支撑多个排放标准。另外,针对水质pH值及硝基酚类化合物的一些新标准也被制定,这些建议措施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考核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管控污染问题。
总之,这15项国家环保标准不仅填补了一些国内外存在的小空白,而且为我们的大气、水体及土壤质量保护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它们将继续引领中国环保领域科技发展,为实现绿色循环经济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