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绿色环保手抄报中国10年节约巨量能源13亿吨标准煤的英勇战役
从“十二五”规划中推动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到“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劲的新动力。在过去三年里,政府推出了全面的环保政策,使得行业界对节能环保充满期待。2016年,“十三五”规划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同时也将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尽管未来还会面临挑战,但已经可以看到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能源结构正经历重大变革。据《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其对低碳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速度显著下降。在电力生产和消费方面尤为明显。报告指出,在2000年至2014年的14年间,全社会发电量每年增加近3000亿千瓦时,而在2015年仅有277亿千瓦时,不及以往平均增量十分之一,这表明势头明显减退。此外,由于用电量增速下滑和清洁能源使用增加,全国煤炭消费呈现巨大转折。
2000年至2013年的13年间,全社会煤炭消费量每年增加2.18亿吨,增长率达8.8%;但自2013年起,即出现首次下滑,当年度总量减少1.23亿吨,比上一年下降2.9%;而到了2015年,一直保持下去,总量继续下降,每年的降幅达3.7%。目前看来,中国可能已在峰值期,最终煤炭消费难以超越该水平。在新的经济常态背景下,将进一步调整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速,从而使能源需求总量增速减缓。
研究预测,“十三五”期间电力需求增速将大幅减缓,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均需超过8%甚至10%相比,此前十个月数据显示未来的用电需求将持续走低。“十三五”期间,每年的电力需求增长可能维持在1-2%左右。此外,该研究还指出现有的煤燃烧容纳能力严重过剩,对未来5年不需要再建设任何新的煤燃烧项目,并且火力的平均小时数将被进一步压缩,有些火炉可能提前退役。这意味着,以煤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正悄然发生改变。
随着国家定下的优势性指标不断提升,如万元GDP能耗目标先是20%,后调整为16%,并实现了超额完成,再到“十三五”的目标是15%,这一趋势表明国家对于节能工作投入越来越多。而去岁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的一个重要协议中,其中包括中国承诺2030之前尽早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有望在2028或2029之后实现快速回落。此外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计划由当前13亿吨标准煤提高到15%,2030年代达到20%,这预示着非化石能源即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通过这些努力,加之退出产能、减量重组等措施,以及国际与国内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努力,无疑给予了我们节约13亿吨标准煤的大底气。这一成就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30多亿吨,是全球贡献的一部分,也是对应抗击气候变化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节能无退路,它不仅是国家安全问题,更是全球性的环境保护挑战所迫求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