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楚文化的中国大发现社会中有趣的地理问题
在楚文化的中国大发现中,我曾有幸参与了九连墩古墓葬的考古发掘,这一重大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制度的神秘面纱。1号车马坑不仅是迄今为止楚墓中最大的随葬车马坑之一,也对我们理解当时社会地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线索。
虎座凤架2号墓北室出土的是一件高约1米、至今为我所知最大支撑悬鼓的虎座凤架。这件艺术品底座上两只伏虎背向而踞,分别站立着一只鸣凤。这种设计巧妙地体现出了楚人崇尚凤鸟而抑制猛兽的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地理环境,还能感受到那份尊严与力量。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及九连墩楚墓考古发掘总指挥亲自讲述,他和他的团队在枣阳九连墩楚墓发掘现场经历过无数挑战与成就,他们将这些经历转化为了文字,让远方读者也能感受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与激情。
长江中游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量古墓得以完好保存,而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是一种幸福。我亲眼见证了多次重大考古发现,如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掘,以及1987年主持邵“左尹”墓发掘,出土了一批举世瞩目的“包山楚简”。每一次的大发现都带来了新的疑问:是否存在陪葬建筑?不同类型的陵寝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1号东室中的青铜礼器展现出精湛的手工艺,其中包括鼎、簋、敦、鬲等珍贵遗物,每一种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价值。每个考古工作者心中的梦想都是能够参与到保存完好的巨型陵寝项目里,但我幸运地获得了这次机会。当2002年的下半年,我再次主持九连墩大规模调查与挖掘,这段经历如同电影一般,在我的记忆中回放,不断提醒我那些艰辛但充满乐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