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现实范本中的人物故事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开始尝试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经济双赢。随着“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国家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转型期。在新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如何用更好的智慧和有限资源建设一个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而目前散布于各地的生态园区项目,有望成为点亮“美丽中国”的星星之火。
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成切入点
中国在享受传统能源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痛苦地承受生态失衡所带来的损失及未来能源掣肘的苦恼。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跨过50%,但未来还有30年,这个30年才是更难走的30年。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使之更加可持续。
庆幸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善。新城镇化继续推进,使得能耗正在减速。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排放量已大幅下降。在这个阶段,我们如何用更好的智慧和有限资源建设一个生态城市,是一个重大课题。
然而,智慧生态城市构建涉及多个方面,如能源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规划等,而前期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区建设的生态水平。此时,在新城或开发区进行生態園區建設成為了突破口。
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业园区,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利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環經濟模式,让上游废料成为下游原料形成产业共生的工业链。
本届CPN主题年会探讨的一个案例——中德生態園,就是在园区设计、能源规划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实践与探索。它位于青岛国际經濟合作區國際生物智慧城内,为两国合作项目,不仅有環境、人才、高技術服務等多方面優勢,而且受到兩國政府高度重視。
通过系统化能源整合技术对四个环节进行集成,以及信息技术支持,对不同品类能源高效转换成客户需要电力或热能,从而提高了综合利用效率并实现优势互补。这对于中德生活科研发成了强大的支撐力量,将清洁能効率达到84.6%,可再生的比例达到15%,碳排放大幅减少至63.6%以上,并达到了二氧化碳年度减排28万吨标准。
这样的先进指标使得中德生活科研发成为国内首个国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域,并且是全球64个国家级示范区域中的第一个示范区域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我国现代绿色科技研究与应用能力,也表彰了一步向世界展开绿色科技产品出口的大门,为推动全方位开放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长远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提供更多样化选择,从而共同维护地球上的生命共同家园,加快人類社會進程方向轉變為向着一個更加綠色友好、高质量發展的一個時代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