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等雾霾天气催促呢中国清洁能源产业不就是应该早日驶入快车道吗
雾霾天气“催促”中国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贵阳市率先全面实现车用燃料清洁化,成为全国使用液化天然气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通过燃油改燃气等措施,3200余辆公交、出租车每年可减排尾气污染物1万吨左右,人均污染物减排量达60%以上。北京、重庆、南京等地也在推进公交车燃料清洁化,这表明持续笼罩的雾霾天气正在“倒逼”城市管理者从点滴做起,同时“催促”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专家解释称,持续雾霾天气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近年来急剧增长,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尽管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大力推广车辆燃料清洁化,但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融资渠道较窄等瓶颈,该项计划未能如期展开直至后来才逐步推进。在2006年中央政府选择长沙、海口、乌鲁木齐为国家“863”计划《液化天然氣城市公交車示范》项目城市后,“一辆大公交車的尾氣排放量相当于5至7輛小汽車的排放量,同时載客量是小汽車的10至20倍。”贵阳市公交公司分管技術副总经理胡翔成认为,从公交車入手改革相当有必要。
贵阳市通过实施“油改氣”,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已经吸引了北京、甘肃、深圳等多个省份和城市前往学习。目前,有消息指出北京将更新购置LNG清洁能源空调车3100余辆,而南京则计划在三年内更新近1000多辆LNG公交車……同时各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应用也在加速推进,如水电装机容量达2.4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300万千瓦,以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
2013年的首场雾霾事件再次敲响环保警钟,将进一步催促中国各地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宣布将加入该组织,以共同提升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成果。但专家建议,还需制定更多引导扶持政策,如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发展延伸产业和服务,使得这项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并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全民行动也应从身边事做起,如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以支持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