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区低碳环保画中的循环经济现实范本
[中国能源网讯]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致力于构建一种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环境与经济双赢。随着“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国家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转入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以更高效、有限资源建立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将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遍布全国的生态园区项目,有望成为推进“美丽中国”的关键点。
在享受传统能源支撑下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承受着生态失衡带来的损失和未来能源短缺的压力。城镇化率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迅速增长,但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幸运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善,而新城镇化加速将对能耗产生新的影响。
智慧生态城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如能源规划、交通规划等,而前期城市设计直接决定了其生态水平。在现有城区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改造困难,因此新城或开发区作为重点突破口,是实践循环经济理念并解决生产过程污染问题的地方。
通过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来规划工业园区,可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让不同企业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废物变成原料,从而形成一个类似自然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
本次CPN主题年会探讨了中德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该案例在设计、能源规划等方面展现了实际操作与探索。这座位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国际智慧城内的地标性建筑,以绿色三星标准和德国标准建造,其节能率达到91.7%,成为国内首个按照这两个标准建设的地标性建筑。
然而,当前国内城市总体规划往往忽视了综合性的能源规划内容,以及气、电、热之间调控的问题。此外,大部分清洁能源技术服务主要针对单一问题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较少。泛能网技术正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它可以集成四个环节(生产、储运、应用及再生的)进行高效集成,并提高各种形式能量之间优势互补。
通过泛能网技术汇聚先进技术与方式中的中德生态园,将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率84.6%,可再생能源15%以上,以及碳减排63.6%以上、二氧化碳年度减排28万吨。这使得它在全国64个国家级示范园区中独树一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份宝贵经验。
此外,由于对德合作出发点,这里融合了众多顶尖企业的策略。“规划先行,生态优先”,这里确定包括4项控制性指标和6项引导性指标在内40余项指标体系,同时也注重智能化覆盖水资源节约供水保护绿色交通市民生活便利程度等内容。在今后不断调整完善之下,这些指标体系将更加精细且可行。此外,还需关注低碳产业培植和发展计划,以确保落户该园区项目符合全球趋势并配合条件评估管理办法,以绿色为原则支持低碳产业如新材料、新 能源等国家战略产业。此外,该地还实施100%绿色建筑,并设立德国商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