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日

低碳环保征文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的现实范本在人物身边展开

低碳环保征文: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的现实范本在人物身上展开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意图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随着“十一五”规划胜利闭幕,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美好愿景,生态文明的建设必将移至转型期的整个中国大地。在下一个阶段,中国的新城镇化不会减速甚至会加速,如何用更好的智慧和有限的资源建设一个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考验各级政府的重大课题。而目前散布于各地的生态园区项目,有望成为点亮“美丽中国”的星星之火。

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成切入点

中国在享受传统能源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痛苦地承受生态失衡所带来的损失及未来能源掣肘的苦恼。“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跨过了50%”,吴志强教授用鲜明数据凸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巨大的成就,但后半句话才是真正的心理预警:“30年来,我们城镇人口增加了30%,与此同时能源消耗也提高了6倍并一举占到了世界能耗的大约19%;照此趋势,我国未来的下一个30%增长带来的6倍能耗将占尽世界能源!”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庆幸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善,而新城镇化推进中,我国能耗正在减速。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用更好的智慧和有限资源构建智慧城市,在保持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应用循環經濟原則來規劃、設計和建設工業園區,是解決產業過程中對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破壞與資源浪費問題的一種方法。工業園區遵循著「回收→再利用→設計→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在不同的企業間形成共享資源與互換副產品的情況下,使上游產業過程中的廢棄物成為下游產業原料,這樣区域內彼此靠近的事業或公司就可以形成一個相互依存、類似於自然界食物鏈過程的一個「工業網路」,形成工業共生的要素耦合網絡。

本次CPN主題年會探討案例——德國青島國際合作區國際生命體育創新示範基地(以下簡稱「德方基地」)——不僅涉及環境保護、新材料、新技術研發等多個領域,並且還包括人才培養、創新服務等多方面優勢,而且受到兩國政府高度重視。在德方基地建設中,一些先進技術被應用于實踐,如通過高效集成不同形式能源(如電力、天然氣)的轉換,使得整體能效提升到91.7%以上,並且將其節省率提高到85.5%,使之成為全國最節能的地方之一。此外,由於該地區具有完善的人口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人口控制措施,它們提供了一個關於如何平衡人口增長與土地使用需求,以及如何從根本上減少人為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的手段。

這些都是中國未來面臨挑戰的一部分,因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不僅需要制定更加嚴格的地球治理法規,更需要透過教育普及知識讓公眾了解地球保護重要性。此外,要想達到地球永續發展目標,就需透過科技革新推動綠色革命,以確保我們不僅只關注短期收益,更注重長期後果。

總結:

通過研究德方基地這樣先進現象,可以看出當前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之一是在追求經濟增長時維持可持續發展。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資源,那麼我們可能會面臨像史蒂芬·霍金提到的那樣:如果現在不采取行動,我們將不得不生活在一個由其他人打造但無法維護的地方。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傳統開發模式,并尋找更清潔、高效和可持續性的替代方案,這就是我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