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如何创造森林城市以守护城乡居民的绿色福祉面对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环境不仅是民生的基石,青山之美也是幸福的源泉,蓝天下的生活更是心灵的港湾。近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名单,这些城市包括贵州省六盘水市、河南省开封市、陕西省咸阳市等26个地方。自此,我国共有219个国家森林城市。从满足温饱需求到追求绿色环保,从求生存转向追求生态文明,人们对于拥有‘抬头望蓝天、出门步绿道’的宜居环境充满期待。森林城市建设不仅增加了我国的森林面积,还有效保护了我们的森林资源。这一过程中,《关于加强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相继发布,并且《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森林城市管理办法(试行)》也相继出台。这一切都体现了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措施,以科学有序方式推进这项重要工程。我国各地在实施植树造 林工程中,不断完善郊区及郊野公园建设,对水系和道路进行绿化,并在城区推广“见缝插绿”,坚持适地适时的绿化理念,使得我国城镇地区平均绿地覆盖率显著提高。“融入自然之美于都市景观”,已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江西南昌艾溪湖,大雁与天鹅成为了常客,而辽宁本溪曾经的采伐区域现在变成了吸引游客的地方;浙江安吉县鲁家村从泥泞和垃圾堆积的地方变成了今日所见整洁而漂亮的小村庄……随着城乡绿化工作日益加快,生态空间不断扩展。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在提供优美环境外,树木还对空气净化、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土壤流失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些努力帮助许多工业型和资源型城市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其竞争力。此外尽管中国连续30余年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不足——我们需要更多土地用于植树造 林以补偿当前不足的情况。而未来《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要求我们将造 林种草等活动扩大至5亿亩范围内,这使得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理念来实施这一复杂系统工程,以政策为指导,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任务,加强对可用空间进行精确测算分析,以及遵循自然规律来进行植物培育,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同时降低人工造 林比重,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封山育 林修复项目中,以及建立完善养护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成功经验被越来越多的地域所采用,使得公共花园免费开放,让居民享受到舒缓的心灵港湾,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眼前丰富的人间仙境。在这个共同创造并守护属于我们的宜居环境中,我们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一片蔚蓝天际,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永恒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