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大使低碳生活手抄报一等奖基层太尴尬了
环保法治的两难困境:高昂执法成本与低廉违法成本的怪象
在宁夏石嘴山市,污染管理科科长陈厚杰向记者透露,尽管地方政府官员和市民对环保意识有了显著提升,但由于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备,基层环保部门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他们发现,一旦企业违反排污规定,执行罚款是最直接的手段,但这往往被企业拖延执行,有时半年都无法实施。
据了解,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为了维护社会形象,对环保更加重视,而小型企业则缺乏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只是在遇到处罚时才勉强上马设备。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即虽然环境保护费用很高,但违规排放的成本却极其低廉,有些企业甚至愿意用罚款来代替安装环保设备。
内蒙古海拉尔、鄂尔多斯、乌海以及宁夏石嘴山、平罗等地的环保部门负责人普遍认为,污染防治立法落后于社会生活需要,是造成短视行为根源的一大原因。守法者因经济压力而吃亏,而违法者却从中获得利益,这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环境。
然而,由于技术人才不足和监测设备老化,加之数据缺失,这些基础性工作严重制约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在乌海市,就有如此情况:工业占比达到80%,但只有12名环境监察人员负责175家以上工业企业和300余家其他企业监管工作。
此外,由于专门技术人员短缺,一些基层环保部门配备的大型监测设备无法得到妥善使用和维护。一些企業故意将違規排放說成是事故性排放,以逃避處罰。此外,由於企業管理台账混乱,比如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记录基本不完整,這使得環保部門進行核查時遇到極大的困難。
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环保局局长郭建英等基层干部担忧,如果不能加强这些基础性工作,将会降低环境监管效果。而且,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体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例如,在电力行业,因为国家级别下的脱硫电价补贴取消,以及超标排污处罚权主要掌握在国家级别,因此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手段来制约电厂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并且牺牲财政收入换来的减排指标得不到国家认可的问题发生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