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污染零容忍前为何总能忍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环境污染事件还未平息,海安县城南实验学校多名家长反映,发现孩子出现流鼻血身体瘙痒等症状。城南实验小学是否存在相同的情况现在还不得而知,小学生家长称,在学校能闻到一些刺激性气味,怀疑是从周边化工厂传过来的异味,要求环保局给出答复。
20日凌晨,海安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海安发布”公布消息称,自本月20日起,对海安化工园区所有化工企业全部停产整顿。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代表当地政府也做出表态,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相关工作。
如今,违法排污的“后遗症”显现,数百位无辜学生受害,习惯性的“零容忍”,不禁让人反问每一次的“零容忍”前为何总在忍?央视的报道,让常州几个月前的新闻真正进入场。据很多当地网友表示,当地政府对此事曾经一直持打压的态度和做法:不准该校学生转学、不准老师辞职,如果有家长,则去做家长的工作等等。
如果网友所言属实,那么政府所谓“零容忍”更像是每一次事后的口号,被掩盖的是之前可怕的一“忍”再“忍”。涉事的常隆化工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地方纳税大户,更是一家在非法排污方面有“前科”的企业。
多年违规排污行为被多次曝光、处罚,没有被关停反倒一搬了之,政府难逃包庇之嫌。涉事“毒地”常隆地块原本计划用于商业开发。在遭到学生家长后,常隆地块原定的修复方案由土壤开挖变成了用粘土覆盖,并没有消除污染物质,它在地底下不啻于一颗生态炸弹。
危险继续逼近学生,却没有在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拦。项目施工本应先批后建,常州外国语学院相关文件显示,环评报告明显晚于学校施工时间长达7个月,政府难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嫌疑。最后,审批过关,环评结果符合学校用地对环境标准的要求,最终将学生们推入了不可预知的健康风险中。
常州外国语学院所面临的困境,很像上世纪40年代美国拉夫运河案,学校选址处在化工厂危险废弃物处置场所,常州版“拉夫运河案”更可悲的地方在于重蹈覆辙,数十年之后,政府责任缺位的校园污染案依然常新。
一所所学校建在毒地旁,需要深挖的不只是土壤。出现恶性校园污染事件,板子永远不能只打在学校和化工企业身上。
毕竟,在城市规划、卖地、批地等环节,地方政府都是掌握信息最全面的一方,手握权杖,事关城市建设的每一个按钮。生命安全无小事,无论常州外国语学校还是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最终调查结果是什么,一边事后喊着 “零容忍”,一边事前忍着“零落实”,这样的责任危机连续剧不应没完没了地演下去。原标题:校园污染“零容忍”前为何总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