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发数字化助力制造业的清新脊梁
当今时代,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共识,但制造业在组织管理及技术工具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论坛上,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龚晓峰院长深感心急:“数字化转型到底怎么转?大、中、小不一样,发达地区的企业、落后地区的企业也不一样。我自己也研究产业数字化转型,坦白来讲太难了。”
正是对我国制造业实际情况的认知与未来发展的预判基础上进行,这些实业家为数字化转型谋出路。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正式印发,让已经开始或还未进行数字化改革的企业都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国家生产力水平体现,以及实体经济基础之作,在我国宏观经济大盘中起到“压舱石”作用,不仅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全球规模工业总量30%占比者。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万亿元大关,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5.5%。”原工信部副部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利华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全、全而不优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因此,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产物质文化自信,以此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要推动这一过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
从发展指数看,我国跟日本、德國基本一致,但增长基本靠规模带动。从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方面来看,我国制造業發展索引仍然較低。王宝友指出:“我國製造業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表面上是利潤低、高端供給不足。但從根本來說,最嚴重的是工業體系不優良,比如環境保護問題,這也是企業發展以牺牲環境為代價。”
对于未来,他认为“未来,我们必须持续提升社会生产力,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他提醒说,“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是製造業第一大的國家,但不是第一強大的國家,由‘大’到‘強’的问题還在路上”。
最后,他总结道:“我们必须记住六个关键字:整合合作开放,只有打开开放合作的大门,我们才能找到数码赋能给我们的增值效率。”
文章结束于龚晓峰院长的话语中,他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为实现更好的结果贡献力量。他表示:“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以确保我们的行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并且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