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核酸自助采样机中的除菌过滤器定义

在核酸自助采样机的应用中,除菌过滤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采集到的核酸样本无菌,这些过滤器必须能够有效地截断微生物和其他非生物颗粒物。然而,传统上认为0.45μm级别的膜为“除菌级”过滤器,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这种标准不足以保证所有类型微生物都被完全隔离。

在20世纪60年代,当膜过滤技术首次进入市场时,人们普遍认为0.45μm级别的膜为“除菌级”过滤器,并广泛用于制药行业中的液体处理。但是,在这一阶段,一种名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细菌被用作检查和确认过滤效果的标准。在此之后,不久美国FDA Bowman博士发现了一种当其通过0.45μm孔径时能穿透薄膜的一种细小细菌,即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这导致了对更高密度筛选要求,从而引入了更紧密(0.2或0.22微米)的筛网。

今天,由于缺陷短波单胞菌(B.diminuta ATCC®19146™)作为检验除菌级过滤器的标准,因此这些有针对性的筛网成为工业标准。最近,一种能穿越0.1微米过滤网的小型单鞭毛螺旋杆子病原体(Leptospira licerasiae)被发现在细胞培养基中,这预示着将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排除要求,或是在工艺流程中加入附加消毒步骤如巴氏消毒、紫外线消毒,以监控并控制这些微小生物。

尽管如此,为何定义为0.22μm?根据物理学公式,可以计算出孔径直径:d = 毛细管直径 + 形状校正因子 * 表面张力 / 压力 - 液体与毛细管壁接触角。这意味着除了实际孔径大小之外,还涉及到表面张力、压力和接触角等多个因素影响。此外,更严格定义不仅基于理论上的最大允许孔径,而是基于挑战水平大于或等于10^7cfu/cm² Brevundimonas diminuta 的能力稳定重现无污染输出液。

使用该技术去除液体中的细菌最大的好处之一是它既可以实现有效去污染,同时还能保持产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从巴斯德时代开始采用的这一方法,最早可追溯至1884年,但直到二战后才开始商业化生产和使用。而今,薄膜技术已取代石棉-纖维夾層成為主要技術,它们分别代表了過濾技術發展歷史上的三個階段:瓷質過濾柱、高效過濾系統以及現今我們所見到的薄膜過濾系統。(Levy, 2001)

综上所述,在核酸自助采样机中,对于保证采集到的核酸样本无害性,其关键在于采用合适规格且经过验证以确保其性能准确性的高质量防护系统,如选择正确尺寸但功能强劲的人造皮肤材料,以及进行适当频率替换以避免任何潜在风险。此外,对於處理樣品時應該遵循严格無機械损伤、保持冷藏条件,並且適當滅活細胞來減少交叉感染風險,是目前科研領域非常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