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化学实验中常用除菌过滤器的定义与选择

化学实验室中的过滤器:从“除菌级”到更高标准的演变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技术进入了市场,当时认为0.45微米级别的膜为“除菌级”的过滤器。这类薄膜过滤器曾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中,以去除细菌、酵母、霉菌以及非生物颗粒物。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一种名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微小细菌挑战了0.45微米滤膜的防护能力。随后,更加致密(0.2或0.22微米)层状结构材料被应用于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自那以后,B.diminuta ATCC®19146™成为检验除菌级过滤器的标准测试材料。最近,一种能穿透0.1微米过滤网的细菌——Leptospira licerasiae——在Genentech公司的一个细胞培养基中被发现,这预示着未来的产品可能会要求更高程度的净化。

那么为什么定义为0.22μm?这一尺寸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物理界限,而是一个功能性定义。在ASTM F838-15规范下,如果一个试样能够以至少10^7cfu/cm²有效面积抵抗缺陷短波单胞菌挑战,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作具有“无菌”性能。通过这样的验证过程,可以确保一旦经过适当测试和确认,那些能稳定产生无污染输出液体的设备就是合格使用状态下的设备。

采用过滤法去除液体中的细菌最大的优点是,它不仅能够实现净化,而且还能保持原有液体的一致性,无论是在物理学还是化学属性上都不会有显著变化。此外,这项技术对维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来消灭潜在感染源,从而保障整个生产流程和最终用户安全。

早在巴斯德时代,就有人开始尝试利用分离方法进行清洁处理,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渐商业化推广使用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瓷质或石棉纺织成件,以及现代薄膜技术。这些进步使得实验室操作变得更加精确,同时也提高了对环境影响因素控制力的要求,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结来说,从最初简单粗糙的手工工具到现在精密复杂、高科技结合的大型机具,我们见证了一场关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室内病原体传播风险,并保证每一次操作都达到最高标准的心智与技术斗争。这场斗争,不断引领我们走向更加专业、更加安全,更符合现代需求的地面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