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身金银环保关注滩探索自然小型家庭农场设计规划的现场评论
探索盐碱地变身“金银滩”:宁夏万亩盐碱生物科技产业园的奇迹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一个神奇的故事正在上演。这里是毛乌素沙漠南缘,一片广袤的荒原被白色的盐碱地覆盖。近800座养殖大棚构成了“淡蓝色的海洋”,但不是种植瓜果,而是螺旋藻。在这里,曾经看似不适宜的地方,现在却能养活南美白对虾。
当地人说:“思路一变天地宽。”原来,盐池县年降水量约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这里干燥多风,使得自然条件极为苛刻,但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的盐湖。如何才能将这块看似废弃的地皮转化为宝贵资源?近年来,当地立足实际,引进渔业养殖、藻类加工企业,并建成2500亩的大型养殖基地,如今已经实现年产螺旋藻500吨、藻蓝蛋白20吨,并出口国内外。
事实证明,只有善于转变思路、主动作为,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实现良性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也体现了因地制宜和生产与地方相结合的理念。
为了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当地还在探索把螺旋藻从大棚中转移到玻璃管道中。长达8000米的盘绕式玻璃管道可以让藻类充分接受光照,从而提高生长效率,同时也方便处理废弃卤咸水。此外,还计划建设“光 藻鱼 碳中和一体化”示范项目,将光伏发电、玻璃管道及鱼虾养殖设施以及排水污水处理设施集成在一起,以达到循环利用。
这一切都源自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以及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化劣为优,而且能够培优增效,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面对更广阔天地,更具潜力空间,因地域特征精准施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就能开辟出一条更加宽广、高质量发展之路。而这正是因地域制宜所带来的独特价值,它强调的是注重发掘比较优势,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让产品附加值提升,从而打造持久竞争力的新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展示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也展现了通过改变传统观念来创造价值的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