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3日

低碳生活新篇章北京热泵供暖率达8超越煤炭的可再生能源革命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正在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目前,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已超过煤炭,成为继天然气、外调电力和成品油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来源。此举不仅推动了清洁供暖技术的进步,还为低碳生活提供了新的选择。

昨日,本市发改委与其他8家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热泵系统应用并推动清洁供暖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将热泵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并计划到2022年,本市通过热泵系统供暖面积达到8000万平方米,这占比约为全市供暖面积的8%。这意味着每年将减少约100万吨标准煤燃料消耗量及2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供暖方式,它可以有效利用浅层地熱能和余热进行建筑供暖和冷却。《实施意见》指出,加快热泵系统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还能够促使城市从依赖天然气和外调电力转向更为绿色的低碳结构。

此外,随着新型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城市供应网络逐渐形成,将极大提高城市能源供应体系在安全性、灵活性以及智能化方面表现出来。这一转变对于优化本市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居民日常生活中对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

针对上述目标,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2年,本市计划新增2000万平方米利用率,使得总共8000万平方米被用于热泽系统,从而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大约8%。这一努力不仅将显著降低对传统燃料(如煤炭)的依赖,还将推动更多地区采用这些先进技术,以实现更加绿色的未来发展愿景。

为了支持这一目标,《实施意见》还提出了一个新政策,即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和地温。在北京各个重点区域,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及其周边经济区、“三城一区”、“平原新城”以及“美丽乡村”,都将采纳这种策略,以确保其长期利益最大化。

此外,为鼓励企业投资于这些项目,《实施意见》还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企业或家庭,可以获得30%-50%资金补贴帮助他们安装这样的设备,从而降低初期成本,并促进技术普及。此举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共同迈向更加健康地球未来的一步棋。(记者: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