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我国生态环境奇迹般复苏上半年空气质量焕然一新第二季度更是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绿色盛宴

编者按:空气质量的改善,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期,一些城市公布了上半年、季度空气质量报告,从中可以看出,多地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得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优良天数增加。这些成绩不仅给我们带来治理环境的信心,也证明只要坚持和努力,大气环境质量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当前,大气污染防治仍需不懈努力,以实现长远目标。希望这份报道能为各地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人力与自然相辅 “北京蓝”频现

本报通讯员褚宏芍

“北京蓝”的频繁出现,让许多市民感受到了上半年的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上半年的整体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PM2.5累计同比下降15.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同比分别下降41.3%、14.5%和12.7%;达标天数共88天,比去年多9天;发生重污染16次,比去年少9次。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上半年的“北京蓝”主要归功于三大因素:

首先是减排效益逐步释放。在实施控车减油、压减燃煤、大规模淘汰老旧机动车及工业清洁降尘等一系列措施后,上半年已淘汰17.8万辆黄标车,并将柴油车升级至国家第五阶段排放标准。此外,大量燃煤电厂关闭,以及核心区无煤化工程全面推进,都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由源头到末端的一系列政策制定和执行,如严格控制工业增量排放,以及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退出185家企业。此外,还实行政策辅助,如《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动空気質持续改善意见》以及差别化电价政策,加强扬尘排查整治等一系列措施,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者,是因为京津冀联防联控区域内外部条件变化。虽然夏季后厄尔尼诺影响加深,但总体而言,上半年的高温干燥程度较往常有所缓解。而且,由于京津冀三地共同实施重点领域污染治理项目,比如压缩燃煤使用和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也帮助减少了区域间的污染传输。

综上所述,上半年的“北京蓝”并非偶然,而是在多方面综合运作之下的结果。这不仅为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品质,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大氣環境保護上的成就,同时提醒我们要继续保持警惕,不断提高应对挑战能力,以确保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