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新能源客车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轰鸣而至
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的雷声轰鸣响应了低碳生活的号召。在这个物品市场中,尽管产量不大,但却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在当年超过25万辆客车销售的情况下,只有不到7000辆是新能源客车。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这个细分市场能够吸引如此多人的目光,又为什么它没有实现预期中的壮大?
2012年,是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因为在这一年,“十城千辆”工程正式落下帷幕,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也宣布实施。这份规划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系统的行动纲领。
自2009年的“十城千辆”启动以来,我国已经有25个城市参与到这项示范工程。根据计划,每个试点城市都需要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其中公交客车占主导地位。由于参与示范运营的客车可以获得大量财政补贴,因此,“十城千万元”的推动力被视为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的关键力量,它开启了我国批量运营新的序幕。
从2009到2012,这四年的时间里,“十城千万元”究竟促进了多少新能源客车使用情况,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呢?截至2012年6月,“十城千万元”共投入11104辆新能源客车,其中深圳、长沙、北京、杭州和武汉五个试点城市分别位居前列,并且深圳累计投放2050辆。
通过“十城千万元”,经过四年的努力,我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一万辆。但是,这远未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一些试点城市本身并不适合发展新的技术,却急于求成,从而造成了一种骑虎难下的局面。
实际上,在技术路线上,有一段时间曾经存在关于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争论的问题。不过,现在看来,这些争论已经得到事实上的解答。在所有投入到的11104辆中,其中混合动力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比重超过85%,纯电动仅占1594台左右。
基于这样的现状,财政部等部门决定将混合动力的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此举符合当前我国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水平,因为纯电动仍然存在价格高昂和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而混合动力则相对成熟且成本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名为气电混合动力的型号开始受到一些企业青睐,比如海格气电混合动力公交在苏州和广东就开始运行。这种类型具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而且还享受国家42万元补贴政策,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这类产品将继续作为主要示范模式之一。
然而,不同的声音表明实际操作效果并非媒体报道那么理想。一方面,由于经验积累和数据收集,一些单位变得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越来越清晰。“以前提及30%节油或者说比柴油便宜多少,我们发现这些数字根本不可信。”这是许多运营企业反映出的共识。而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混能发挥15%左右效果,而维修成本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