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新能源客车节能环保之声
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的雷声轰鸣,尽管产量不大,但却吸引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在那一年,我国共售出25万余辆客车,其中新能源客车仅有约6,614辆。这一现象让人不禁思考: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一市场即便规模较小,却能持续获得关注?答案在于“十城千辆”工程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推动。
自2009年起,“十城千辆”工程就已经拉开帷幕,这项计划旨在通过示范运营推广新能源汽车。截至2012年底,该计划已将1000辆新能源汽车投放到每个参与城市中,公交客车作为主要的示范运营车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参与示范项目能够获得巨额财政补贴,“十城千辆”成为了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即便如此,数据显示到2012年6月,“十城千龄”的累计投放数量仅为11,104辆,与最初设定的目标相去甚远。这可能是由于一些试点城市本身并不具备发展新能源客车所需条件,而地方政府急于求进导致的问题。
技术上,混合动力客车一直是讨论焦点。经过“十城千龄”的推广,现在看来混合动力显然占据主导地位。在25个城市中的11104辆新能源客车中,有9510台是混合动力型,而纯电动公交客户只有一百多台。此外,《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将混合动力的推广范围从目前的25个节能与新-energy automobile示范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
尽管实际运营效果未如预期,但未来几年的趋势表明,混电(气电)或其他形式的混电式发电仍将成为我国新的主流产品。海格气电混合动力公共交通工具正在苏州和深圳等地进行试运行,这种类型的事例证明了其在节省燃料成本、减少排放以及政策支持方面具有优势。
不过,对于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不同的声音存在分歧。一方面,一些专家认为这次尝试虽然初步展示出了技术潜力,并且促进了相关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则指出这些设备并未达到宣传时承诺的大幅节油率,以及后续维护费用高昂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总之,无论业界还是操作单位都对未来如何展望持有不同的期待。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以及中央政府对于绿色交通方式支持程度加深,我们可以预见这场关于“绿色旅途”的探索将会继续前行。不知何时,我们会看到真正意义上的“雷声轰鸣”,而不是仅有的号角喇叭响起。我国是否能够在三年内把握住机遇,让这些先锋者成长为领军者?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