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环保官员就空气质量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低碳生活知识普及在家中物品选择上如何实践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专访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6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解读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这次修订是对现行标准的一大升级,旨在提高“蓝天门槛”,更好地反映我国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

与现行标准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破:首先,将原有的三类区功能区分类方案调整为二类区;其次,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如增加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以及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等;最后,加强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对于臭氧的监测,在征求意见稿中除了沿用之前的1小时浓度外,还增加了8小时浓度,这是基于研究表明较低O3浓度情况下8小时暴露与健康效应更直接相关,同时也符合国际通用的评价方式。此时修订保留了O31小时同时增加了8小时项目,可在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报过程中,更有效提示公众和管理部门防护臭氧的健康影响。

新指标设定的意义在于监控并减少我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问题。雾霾包含自然现象中的雾以及由大量极细微尘粒子浮游引起的大量干尘粒子混合造成水平能见力小于10公里的情况。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与人为排放的大気颗粒物不断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有关。因此,新增加PM2.5项目,并收紧PM10和NO2限制,为防控灰霾等重点大气污染问题提供基础。

为了缩小公众对优良天气感官与污染指数背离感,《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的实施将更加全面地纳入O3、CO和PM2.5等因素,以更好地表征当前复合型大気污染状况。此外,将索引分级分类表述方式调整为与健康影响描述匹配,并改进发布方式,使之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但由于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此项监测涉及多个方面准备工作,因此目前还有一定难度。但随着推进,我国将逐步推开此项工作。在提到新標準是否意味着我國將能有效控制大氣環境污染時,他表示,這對於減少pm₁₀或pm₂₅,有助於改善環境質量,但強調,只要排放少了,大氣質量才會真正改善。他最後表示,這些標準預計於2016年全面實施,並且各地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提前實施本標準,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並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