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新能源客车低碳生活的简洁图像轰鸣而来
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的雷声轰鸣,但市场规模仍然不大。据统计,在当年超过25万辆的客车销售中,只有不到7000辆是新能源客车。这让人好奇,这个产量不高却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细分市场能有什么特别之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迄今未能真正壮大?答案在于“十城千辆”工程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这两项政策。
自2009年起,“十城千辆”工程就已经拉开了我国新能源客车批量运营的大幕。该计划要求每个参与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其中公交客车作为主要的示范运营车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示范运营的客车能够获得巨额财政补贴,因此,它成为了推动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通过“十城千辆”工程,我国在四年的时间里投入了11104辆新能源客车,并且实现了保有量突破1万辆。但相比总销量接近25万的传统燃油汽车,这一数字显得微不足道。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一些试点城市本身并不具备条件来支持这一技术,而地方政府又急于求进,从而造成了一种骑虎难下的局面。
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了主流
关于如何选择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作为主导形式,有着激烈争论。经过“十城千载”的推广,我们可以看出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截至2012年6月,在所有投放到试点城市中的11104辆新能源公交客 车中,混合动力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比例超过85%;而纯电动仅占15%左右。此外,还有一种气电混合动力的模式也开始受到一些企业青睐,如海格气电混合动力公交等,它们以液化天然气发 动机代替柴油发动机,具有较高效率和低排放特点。
尽管实际操作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未来几年内,混 动力将继续成为我国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中的主流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四部委决定扩大混合动力市区公交示范推广范围至全国各地,以促进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总结来说,即使在2012年的末尾,当时还存在诸多挑战、新问题需要解决,以及对于行业内外观察者的一些误解与期待,但这一切都只是一个转折点。而随着政策调整、技术创新以及社会意识提升,我们相信未来中国新的环保生活图景将会更加清晰明朗,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地球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