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绿色新篇章浙江全力推进低碳环保手抄报行动
在浙江,碳达峰行动正如一股清风,吹遍了全省的每一个角落。《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春节前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他们强调要尽快做好重要政策举措的先行谋划,以系统推进行动方案编制为切入点,不遗余力地采取非常措施,推动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为实现全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开创良好的局面。
作为浙江近零 碳排放社区试点的余村,其直接碳排放强度仅为0.04吨/万元,接近于零。该村通过智慧农业、家庭农场、休闲观光等方式,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将打造乡村低碳产业体系作为核心任务。林业 碳汇措施被视作国际公认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效途径,而安吉县则以其丰富林业资源,在全国率先开展竹林 碱汇工作,是全球首个“竹林 碱汇试验示范区”。
除了这些成果之外,还有富阳银湖低 碱智慧园区、嵊泗县嵊山镇 碱汇渔业以及长兴县画溪新能源近零排放园区。此外,在杭州举办的一次世界环境日活动,每位与会者座位上都有一张淡绿色小卡片,这是“个人 碱中和荣誉证书”,提示活动排出的温室气体,被所购买的塞罕坝林场造 林项目抵消了。这项活动本身实现了碱中和。而在湖州举办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也实施了同样的策略。
2020年12月,在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举行了一次启动仪式,对公共机构进行了“零 排放”的尝试,并将这种模式扩展到全省范围内。通过节能减排,以及购买并使用来自自然界或人工装置产生的大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二氧化炭(CO2)来抵消温室气体排放,全力以赴地争取让会议达到无任何温室气体排放状态。
早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在2014年的《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之后,又进一步加强了责任落实机制。在2019年的调整中,更是将这个问题纳入到了更高层级别的地方政府决策体系之中,从而确保其得到充分重视并得到有效执行。
为了顺利推进这一系列计划,从去年初开始,就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然后又启动了具体行动方案编制,并成立专门的小组,加速方案编制步伐。此外,还取得了解释给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准同意在当地开展某些方面的特定实验项目,将评估这些项目产生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导致污染物增加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流程中去考虑。
随着时间逐渐过去,这些努力不仅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在整个社会各个层面都得到了深入实施,如景宁建立新的电网管理模式,让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自动运行;丽水市则正在创建一个可以完全由清洁能源供电且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配资源的大型虚拟电厂系统,这是一个未来的城市蓝图,其中所有发电都是从自然界无害来源获得,无任何污染或者废弃物生产出来,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绿色、高效且能够提供足够用电服务的地球未来城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