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上半年新开工民用建筑全面碳减实现绿色建筑梦想的起航
滁州市上半年新开工民用建筑实现基本全绿,节能降碳成效显著。根据滁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在2021年上半年新开工的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高达97%;而竣工的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则占了81%,这一比例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充分体现了滁州市在推动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实现低碳转型至关重要。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高达51.3%。这意味着,只有通过系统性地优化设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广泛采纳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工业领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向更加可持续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滁州市政府加大了对绿色建造、节能改造和装配式建造技术等方面投入力度,同时也推动公共设施能够实时监测其能源消耗情况,并且引导城市规划与建设模式进行重大变革,以此来改变传统依赖非可再生能源资源构建城市空间格局的情况。此举不仅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清洁、健康、高效的地暖环境,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指明了一条更加环保、循环经济化、低碳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滁州市不断加强对于“一星级”、“二星级”等标准化项目管理力的实施,使得今年上半年的148个新开工项目中,有94个达到“一星级”,11个达到“二星级”,其中,“一星级”的项目数量占比达到了70.9%,进一步增强了市内住宅市场对于绿色住房需求满足能力。
同时,上半年的新建房屋面积达到632万平方米,其中绝大部分严格遵守了安徽省颁布的一系列居住性居住楼层设计标准。这意味着,不仅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到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而施工阶段同样要确保所有必要措施都得到妥善执行以避免任何潜在漏损问题,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工程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有效减少未来可能产生的人为误差导致的额外能源消耗。
最后,在太阳能光热应用方面,全市竣工面积323万平方米超出预期完成目标任务,即61.4%;浅层地热技术采用18万平方米远超年度计划12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21兆瓦,比原计划多出许多,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太阳能还是其他形式的地面及地下热源应用,都正在迅速成为主流选择,为国家提供了一种既经济又环境友好的解决方案来缓解冬季供暖压力和夏季制冷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