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绿意盎然重要功能区建设危机环保压力持续攀升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56万平方公里;野生动物数量的下降趋势达到约44%;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经济带来的损失高达1200亿元。这一切数据都来自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其中显示了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严峻情况。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部分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了一些区域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以及严重的地面退化和荒漠化。根据规划,当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357万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此外,全国约90%的天然草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规划指出,如果重要生态功能区继续恶化,这将对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并且会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危机。我国野生植物濒危比例高达15%至20%,而裸子植物和兰科植物更是高达40%以上。同时,我们看到许多野生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有233种脊椎动物即将消亡,而近半数(约44%)野生动物数量正在减少。

在开发建设活动方面,对自然保护区施加压力的行为越来越频繁,一些非法侵占甚至影响了保护效果。此外,由于监管能力不足,对重点地区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进行管护设施设备建设出现滞后。而关于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来五年内,原有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根本性转变,加之资源能源消耗与人为干扰对于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在某些脆弱地区可能引发新的破坏。这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趋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划定“ecological red lines”,这将包括四个关键区域:主要是那些具有特殊价值或敏感特征的地方,如陆地或海洋中的关键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热点等。在这些区域中,将实施更加严格的人口迁移限制,以确保其完整性并防止进一步损害。此外,还要制定详细规则来管理这些红线,并确保所有决策都遵循一个简单但强有力的原则:任何项目都不应被批准,如果它会破坏或潜在破坏这些红线所代表的地球上的最后一块未被人类摧毁的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