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绿色环保新篇章重要功能区建设遭持续恶化需加大保护力度构建文明健康的生态环境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56万平方公里;野生动物数量的下降趋势达到约44%;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经济带来的损失高达1200亿元。这一切数据都来自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其中显示了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严峻情况。据规划透露,尽管全球气候变化和部分地区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重要生态功能区受到破坏,如森林退化、湿地萎缩、河湖枯竭以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这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国家报告指出,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每年平均有45亿吨的土地被侵蚀,而天然草地中有九成以上正在经历退化。

规划警告说,如果这些重要生态功能区继续恶化,将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中国野生的高等植物濒危率为15%-20%,而裸子植物和兰科植物更是高达40%以上;脊椎动物中有233种濒临灭绝,而约44%的野生动物数量在减少。

然而,由于开发建设活动加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一些保护区遭到非法侵占;原住民居住在核心区或缓冲区,有时会影响到保护效果。此外,对于生态监管能力薄弱,以及区域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矛盾,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完善管护设施设备,并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

未来五年的发展将极难以彻底改变传统粗放增长方式,因为随着资源消耗增加及人为干扰对环境造成压力的加剧,一些脆弱地区可能会出现新的环境破坏。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逆转这场恶劣趋势,就必须划定“绿色红线”,即设立四个关键区域:包括重要生物栖息地、敏感陆海环境区域以及易受破坏的地带。在这些区域内,我们将制定管控要求,并落实到具体的地块上,以形成点滴式开发生態空间结构。同时,我们还需研究出台技术规范并制定管理办法,以确保这一目标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