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升级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将迈向新阶段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粉尘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在工业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分别占到了83%和71%。电力、钢铁和建材行业是这两项排放的主要行业,这三个行业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我国曾在2010年实施以拉闸限电为手段的限产行动,并于2015年后进一步提高了环保要求,执行力度明显增强。在2015-2017年的三年间,这些限制措施成为京津冀等区域常态。但这些措施受到一个条件限制,即只有当这些行业处于供大于求且产品价格偏低、盈利能力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限产既有助于空气质量改善,也有助于改善供需关系,使得产品价格回归正常水平。
然而,一旦这些行业供求关系改善后继续限产,不仅无法持续控制空气环境,还可能导致反向失衡,加剧成本,对经济造成不必要伤害。如今,钢铁和水泥价格已显著回升,大幅度限产空间受制约。此前年度要求PM2.5和PM10必须下降15%,而今年这一指标调整至5%,表明政策选择正在转向提升在产能排放标准。
非电工业,如钢铁、玻璃、水泥等对SO2、NOx及烟尘的排放都有很大的减少潜力。这意味着非电产业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新重点。随着非电产业排放标准提高及进程加快,非电产业限排将成为空间较大的领域。
此外,从流域角度出发管理污染,将从单点控制向全流域管控升级,以长江流域治理规划为例,全面整改入河排污口,为实现2020年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打下基础。
土壤环保方面,由于对土壤污染程度认识不足,没有完善法规体系,以及技术还处初期阶段,现在只能作为未来长远目标之一。而现实任务则是通过控制扩散范围以及减少新的污染来保障土地资源安全。一旦修复技术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那么已被严重侵蚀或遭受其他形式破坏的地带将迎来彻底恢复与利用的大好时机。我国当前仍需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止进一步土壤恶化,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顺利实施。此外,在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更有效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比如生物修复技术,以及采用先进农业方法,如无垠种植(no-till farming)来减少土壤侵蚀,而不是依赖传统化学品去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促进健康食品生产,也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我们的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免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