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否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已经证明可行。上海嘉定很早就开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些年区内的节能服务公司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认可度不高、费用考量存在差异等诸多因素,不少企业对这种商业模式仍然望而却步。
新年伊始,位于徐行镇的上海优宝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就得到一个好消息:不出意外,他们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的节能技改项目即将获得区财政补贴。这在嘉定开了先河。
在节能降耗要求愈发严苛的当下,以及嘉定适时出台的政策刺激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否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保守的尝试
要不是用电负荷已接近不可承受的地步,上海优宝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吕国樑万万都不会选择他并不熟悉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随着产能提升,位于徐行镇的“优宝”面临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的隐忧。有一段时间,吕国樑天天提心吊胆,“2011年,我们的用电量总是在临界点徘徊,要是继续熟视无睹,总有一天会出事。”摆在“优宝”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向电力部门申请提高用电量,要么节能技改降低能耗。吕国樑测算了一下,要是采取前一种方案,购买电力和改造的总费用超过500万元,“我们这样规模不大的企业很难接受。”事实上,自行投资节能技改的费用同样不小。这两条路似乎都走不通了。
正当吕国樑无计可施之时,一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负责人找到他,对方表示,由他们来负责节能技改的项目设计和设备安装,不用“优宝”投入一分钱,只是未来节省的能源费用的七成需要支付给他们。“还有这等好事?”吕国樑满是怀疑,他提出让对方先在一台橡塑成型机上试验一下效果。经过半年测试,使用节能设备的机器能耗大大降低,这让吕国樑颇为惊喜,马上开始了正式合作。
“我们在20台橡塑成型机上尝试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技改,每年可以节约近百吨标煤。”吕国樑告诉记者,“折算下来,每个月可以降低近万元成本。”按照合同规定,“优宝”每月只需向对方支付7000元左右。更让吕国樑感到满意的是,通过节能技改,用电量大幅下降,他一度担心的“爆表”不再可能发生。双方还约定,节能设备使用3万小时后,合同终止,届时设备将归“优宝”所有。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生产乳酸菌乳饮品的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是能耗大户,每月光电费就要50万元左右,这让企业下定决心进行节能技改。去年“益力多”与一家企业签订合同能源管理协议,包括了工厂照明和锅炉改造项目。虽然光设备投入就达到610万元,但对合同双方来说都是一笔合算的买卖。“我们将4台燃油锅炉改成了天然气锅炉,并将所有照明都换成了LED灯。”公司制造部副部长沈珎介绍,“半年不到我们就削减了142万元能耗成本,每年可以节约标煤160吨。”原标题:嘉定出台的政策刺激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否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