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污水处理是不是也需要一场海水淡化的负重前行看来减负思路对我们也是有启发的
海水淡化“负重前行”?“减负”思路有了!
都说海水淡化“未来可期”,各地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发展力也不小,但从当前整个海水淡化行业来看,诚然存在着一些未达预期的限制面。如前不久,我国重要的膜技术企业碧水源的董事长指出,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海水淡化行业仍使用着美国、日本等外国品牌的膜技术装备进行工业水处理。必须认识到,我国当前的海水淡化产业虽然在持续发力与发展进步中,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在与全球海水淡化技术竞争中的优势还不凸显。
此外,海水淡化行业正面临成本高及成本上涨等压力,且依赖于绿色、高效的膜处理技术,其发展的脚步,迈得艰难。但,关关难过关关过,发展思路绝对不能少。
从海水淡 化设备设施方面入手,对策提出来了3方面建议。①开展原创力提升,以实现核心技术从0到1 的突破;② 技术持续升级手段,以保持技术、装备 的领先优势;③ 聚焦污染治理中长期存在 的难点问题,以展开技术攻坚。
近日,全 国政协委员向上提交了建议——将 海 水 淡 化 作为新 水 源纳入国家 水 网 工程,加大资金支持 力度、打造全产业链条,有望为 海 水 淡 化 行业 “减负”。
政协委员李琳梅认为,将 海 水 淮作为新 水 源,与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范畴相结合,为其享受同等待遇,将其统筹纳入国家 水 网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这将加快 海 港 淮 产 业 发 展速度,以及提高 行业 发 展力的同时,也能缓解部分压力。此外,还有其他多位政协委员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倾向,如支持自主研发设计、整机制造以及关键材料与药剂生产等,从增加浓盐排放试点以拓展应用场景等方式推动 高质量 发 展。
根据《2020年全国 海 温利用报告》,截至2020年底,全 国现有15个项目,其中包括135个工程规模超165万吨/日,而新建项目14个,这些数据显示,大量新的项目正在逐步扩大中,加之我国面临的人均资源匮乏问题,使得通过开发更加迫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因此,“破局之法”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减负”思路或许就是我们该走出的正确道路。